提到糖尿病,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血糖高、要控糖。但你知道吗?糖尿病最危险的“并发症”,可能藏在心脏里。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的2-4倍。今天就和大家聊聊,糖尿病如何悄悄“攻击”心脏,以及我们该如何守护它。
一、糖尿病为什么总“盯”着心脏?
糖尿病看似是血糖的问题,实则会悄悄破坏全身血管,而心脏和血管是最先遭殃的“重灾区”,主要有3个原因:
1.血管“生锈”加速:长期高血糖会像“酸雨”一样腐蚀血管壁,让血管内皮变粗糙、受损。此时胆固醇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就像给心脏供血的“管道”里长了“水垢”,导致血管变窄、血流变慢。
2.血压、血脂跟着“乱”: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三者就像“铁三角”,互相加重病情。高血压会持续冲击血管,让斑块更容易破裂;高血脂则会让“水垢”越积越多,最终堵塞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引发心梗。
3. 心脏神经“失灵”:高血糖还会损伤心脏周围的神经,就像给心脏装了“故障的报警器”。当心脏出现缺血、缺氧时,患者可能不会出现典型的胸痛、胸闷,而是只有轻微不适甚至没感觉,这种“无痛性心梗”更危险,容易被忽视而延误治疗。
二、出现这些信号,可能是心脏在“求救”
糖尿病患者对心脏的异常信号要格外敏感,尤其是出现以下症状时,别误以为是“累了”“老了”,可能是心脏在发出警告:
1.明明没做重活,却总觉得乏力、气短,爬两层楼就喘得厉害;
2.夜间睡觉时突然憋醒,需要坐起来或垫高枕头才能呼吸顺畅;
3. 胸口有压迫感、发紧,或感觉肩膀、后背、下颌隐隐作痛(非典型心梗信号);
4. 莫名心慌、心跳加快,或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的情况。
如果出现以上任何一种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做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早发现才能早干预。
三、4个“护心”要点,糖友请牢记
糖尿病患者护心,不能只盯着血糖,要做到“多管齐下”,把心脏风险降到最低:
1.控好“三高”是基础:严格遵医嘱吃药,把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在目标范围内。比如空腹血糖尽量控制在4.4-7.0mmol/L,血压不超过130/80mmH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控制在2.6mmol/L以下(高危人群需更低)。
2.吃对食物少“伤”心:少吃高油、高盐、高糖的食物,比如油炸食品、腌制菜、甜点。多吃全谷物(燕麦、糙米)、新鲜蔬菜(尤其是深色蔬菜)、优质蛋白(鱼、虾、豆制品),每周吃2次深海鱼补充Omega-3脂肪酸。
3.动起来但别“过量”:选择温和的运动,比如快走、太极拳、骑自行车,每周运动5次,每次30分钟左右。注意避免空腹运动(防止低血糖),也别做剧烈运动(比如快跑、高强度力量训练),运动时随身携带糖果。
4.戒烟限酒+控体重:吸烟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硬化,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戒烟;酒精会升高血糖和血压,男性每天饮酒量不超过25克(约半瓶啤酒),女性不超过15克。同时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尤其是减少腰腹部脂肪(男性腰围不超过90cm,女性不超过85cm)。
5.最后想提醒大家,糖尿病和心脏病的关系密切,但并非“得了糖尿病就一定会得心脏病”。只要做好血糖、血压、血脂的管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定期做心脏检查,就能有效降低心脏风险,让血糖和心脏都“稳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