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当听到宝宝响亮的哭声时,相信几乎所有妈妈和产房外的家属们都会长舒一口气,认为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然而,在产房里,还有一个不引人注目却至关重要的过程——胎盘娩出。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会自然发生,但偶尔,胎盘也会“调皮”一下,上演一出“赖着不走”的戏码,医学上称之为“胎盘滞留”。今天,我们就通过张女士的经历,来了解一下这个产后可能出现的小插曲。
张女士是一位初产妇,整个分娩过程非常顺利,宫缩有力,宝宝健康出生,体重3公斤。全家人都沉浸在喜悦之中。然而,在分娩后30分钟内,本该随之娩出的胎盘却毫无动静。助产士观察到,张女士的子宫收缩变弱,虽然有少量出血,但情况尚算稳定。她立即采取了一些常规的方法帮助子宫收缩促使胎盘娩出。但这些温和的方法并未奏效。产科医生评估后判断,张女士的情况属于“胎盘粘连”——胎盘的一部分异常地附着在子宫壁上,无法自行剥离。为了避免持续出血的风险,医生在与张女士和家人充分沟通后,决定进行人工剥离胎盘术。在完善镇痛(硬膜外麻醉持续有效)和严格消毒下,医生轻柔地将手伸入子宫腔,成功地将胎盘完整地剥离并取出。整个过程有惊无险,张女士产后恢复良好,几天后便平安出院。
一、什么是胎盘滞留?
简单来说,胎盘滞留就是指胎儿出生后30分钟,胎盘仍未自动娩出的情况。
胎盘的作用:在孕期,胎盘是连接妈妈和宝宝的“生命枢纽”,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排出废物。
正常情况下,宝宝出生后,子宫会继续收缩,这种力量会使胎盘从子宫壁上剥离下来,然后随着最后的宫缩被排出体外。这被称为“第三产程”,通常需要5-15分钟。
二、胎盘为什么会“赖着不走”?
胎盘滞留虽然不常见(发生率约2%-3%),但原因多样,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子宫收缩乏力(最常见原因): 宝宝出生后子宫“累了”,收缩力量不足,无法产生足够的压力将胎盘“挤”出来。常见于分娩时间过长、多胎妊娠、羊水过多、使用大量镇静剂的产妇。
2.胎盘粘连:胎盘的一部分或全部异常地紧密附着在子宫壁的肌肉层上,无法正常剥离。这也是张女士遇到的具体情况。
3.胎盘植入:这是更严重的一种情况,胎盘的绒毛组织像树根一样深深扎进了子宫肌层,甚至可能穿透子宫壁。这种情况需要更复杂的医疗处理,有时甚至需要切除子宫来控制危及生命的大出血。
4.胎盘嵌顿: 胎盘已经剥离,但子宫颈口过早收缩,像一道门突然关闭,把胎盘“关”在了里面,无法排出。
三、医生如何应对?
一旦发生胎盘滞留,医疗团队会迅速而有序地采取行动,核心目标是安全取出胎盘,预防产后大出血。
1.第一步:非侵入性方法
药物:使用催产素等药物,加强子宫收缩。
排空膀胱:导尿,为子宫收缩腾出空间。
鼓励母乳喂养:刺激乳头能促进身体自然分泌催产素。
2.第二步:人工剥离胎盘术
如果上述方法无效,医生会进行此操作。正如张女士的经历,在麻醉和消毒条件下,医生用手进入宫腔,找到胎盘边缘,小心地将它从子宫壁上分离并取出。这是处理胎盘粘连的标准方法。
3.第三步:手术治疗
对于更严重的胎盘植入等情况,可能需要在手术室进行宫腔镜检查、甚至开腹手术,极少数情况下为保全生命需行子宫切除术。
四、如何预防与注意事项?
虽然无法完全避免,但一些措施可以降低风险:
规范产检:B超,特别是孕中晚期的超声检查,有时能提示胎盘位置异常或疑似植入的风险。
选择正规医院分娩:这是最关键的一点!只有具备应急处理能力和充足血源的医院,才能从容应对这种突发状况,保障母婴安全。
信任您的医疗团队:分娩时,积极配合医生和助产士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