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亳州市中医院测试版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知识宣教

来自:妇产科 刘雪梅   发布时间:2025/4/21 10:45:24

一、定义

妊娠合并糖尿病是指在原有糖尿病的基础上合并妊娠,或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现或确诊的糖尿病。

二、分类

1.糖尿病合并妊娠:指妊娠前已确诊患有糖尿病。

2.妊娠期糖尿病指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或确诊的糖尿病。

三、高危人群

母亲年龄大(>30岁),有糖尿病家族史,孕前肥胖,孕前患多囊卵巢综合症以及既往GDM史,巨大儿史,不良孕产史,新生儿畸形史者。

四、影响

1.对孕妇的影响:可能导致自然流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高;感染;羊水过多。 

2.对胎儿的影响:可能导致巨大儿发生率高;胎儿畸形;早产;胎儿生长受限。 

3.对新生儿的影响,可能导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低血糖;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新生儿死亡率高。 

五、诊断实验室检查 

1.血糖测定;2.糖筛查试验;3.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六、结合中医疗法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孕期母儿监护,孕早期应每周产前检查1次至第10周,妊娠中期每2周检查1次,并应用B超检查胎儿发育情况。妊娠32周以后每周检查1次。

2.运动疗法( 有氧运动):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有助于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糖代谢。避免体重增长过快,利于糖尿病病情的控制和正常分娩。

运动疗法时间:3-3-3(通过饮食和适度的运动,使孕期体重增加控制在10-12kg内较为理想)即三餐后,餐后三十分钟,每次三十分钟。3.饮食疗法,控制餐后1小时,血糖在8mmol/L以下而孕妇又无饥饿感为理想。药食同源:在中医医师指导下,可以使用一些具有滋阴降火、养血安胎作用的中药材进行调理,如石斛、玉竹、麦冬、枸杞子等。

4. 中药调理

辨证施治:中医将消渴症(糖尿病)分为不同的证型,如肺热津伤证、胃热炽盛证、气阴两虚证、肾阴亏虚证、阴阳两虚证。根据证型使用中药治疗,可以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常用方剂:如活血降糖方(生黄芪、苍术、玄参、当归等)、滋肾蓉精丸(黄精、肉苁蓉、制首乌等)、制糖汤(生地、菟丝子、党参、天冬、山萸肉等)以及消渴方、玉女煎、七味白术散、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方剂,均可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5.针灸与穴位疗法

针灸疗法:选取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进行刺激,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胰岛素抵抗。此方法可用于改善孕期糖尿病患者的症状。

穴位贴敷:在中医医生指导下,将吴茱萸、肉桂、花椒等中药材配比后,贴敷在涌泉穴、关元穴、三阴交穴等穴位,可以起到健脾、补肾、降糖的作用。

穴位埋线:将羊肠线埋入人体特定穴位内,长期刺激局部组织,起到持续降糖的作用。对于需要长期管理血糖的孕期糖尿病患者而言,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干预手段。

6.推拿与拔罐:推拿和拔罐也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可以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来改善病情。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7.妊娠期糖尿病食谱

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宜食血糖指数低、高膳食纤维含量、易消化清淡的食物。建议孕妈多吃蔬菜如黄瓜、西红柿、青菜、芹菜等。水果如柚子、猕猴桃、草莓、青苹果。蛋白选择优质蛋白如瘦肉、牛奶、鱼类等。主食最好选择粗粮如玉米面、荞麦面、燕麦面做成的馒头。   无论吃什么,都需要注意适量,妊娠期糖尿患者应少吃多餐,每天5―6餐适宜。

少食或忌食食物:

精致糖类:白砂糖、绵白糖、红糖、冰糖等。

甜食类:巧克力、甜饼干、甜面包、果酱、蜂蜜等。

高淀粉食物:土豆、山芋等。

油脂类:花生类、瓜子、核桃仁、松子仁等。忌动物性脂肪油(奶油、猪油、黄油等)。

熬煮时间过长或过细的淀粉类食物,如大米粥、糯米粥、藕粉等。

8.药物治疗:对饮食治疗不能控制的糖尿病,胰岛素是主要的治疗药物。9.血糖检测:严格控制血糖在正常值(空腹3.3~5.1mmol/l,餐后2小时4.4~6.7mmol/l),减少母儿并发症。

七、注意事项

1.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定期复查。

2.若病情控制不佳或伴有严重并发症,建议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以免影响母婴健康。



版权所有 亳州市中医院
皖ICP备190165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