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急诊科EICU马云飞、李振、王可等医师团队撰写的《以呼吸心脏骤停为临床表现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1例》被《中国临床病例成果数据库》收录并颁发收录证书。该数据库专注于临床病例的规范化收录与传播,这是急诊科案例首次被收录。
该案例详细报告了一例以呼吸心脏骤停为首发表现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病例。患者为中年男性,既往有高血压和长期打鼾史,因“突发呼之不应40 分钟”入院,急诊团队即刻实施心肺复苏、气管插管、肾上腺素静推等抢救措施。检查途中,患者再次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经紧急心肺复苏和多学科协作诊疗后确诊为重度OSAHS(睡眠呼吸监测:呼吸事件指数47.7次/h,最低血氧饱和度31%)。通过有创机械通气、无创呼吸机(CPAP)及综合治疗,患者成功脱机并康复,随访1个月病情稳定。
本案例凸显了OSAHS引发猝死的高风险性,强调了早期筛查、多学科协作和规范治疗的重要性,为OSAHS危重症的诊疗提供了宝贵经验,对急诊科、心血管内科及呼吸科医师具有参考价值。
通讯作者李振主任表示,“反复骤停的危重症抢救对团队默契度要求极高,从胸外按压到气道管理,每个环节都需精准无误。”
回顾文献,心脏性猝死(SCD)是心血管疾病中突发且致命的严重事件,具有高度破坏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与心血管疾病以及SCD之间的联系紧密。有研究表明在高血压、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心房颤动和中风患者中,OSA的患病率高达40%~80%。尽管OSA在心脏病患者中的发病率很高,而且心脏病患者很容易受到OSA相关应激因素的影响,出现不良的心血管后果,但在心血管领域,OSA往往得不到充分认识和治疗。OSAHS与SCD之间的病理生理涉及心肌细胞代谢异常、自主神经调节异常、离子通道表达改变、心律失常性、胸内压改变以及血液动力学变化等。
“每一次成功抢救都是团队实力的试金石。”马云飞医生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加强多学科协作与学术转化,让中医院急诊在危重症救治领域发出更多亳州声音。”
《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CMCR)是由中国科协支持、《中华医学杂志》社建设的国家级临床案例平台。该平台通过规范化整理优质病例报告,重点收录罕见病、疑难病及多学科诊疗案例,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所有案例经过严格评审,确保其科学性和示范价值,既促进医疗经验共享,又为医生能力评价提供新依据,对提升医疗质量、推动诊疗均质化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