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挂水消消炎”可谓耳熟能详,消炎药是广大老百姓口中的“万金油”,感冒了吃“消炎药”,肚子疼吃“消炎药”,脚扭伤了吃“消炎药”。可什么才是真正的消炎药吗?
消炎药,其实是百姓口中的抗菌药或者止痛药,任何医药学教材书中不会出现“消炎药”这个东西。它属于中医“去火药”的变种,广泛流传于人民群众之中。
在谈消炎药之前,有必要说一说炎症,身体有病,就会有炎症,只要把炎症消下去,病就能好,这是大部分人对治疗常见疾病的认识。
炎症反应其实是指生物组织受到外伤、出血、或病原感染等刺激,激发的生理反应。这些生理反应包括了红肿、发热、疼痛等症状。简而言之,炎症是身体对各种致病因素的防御反应。
炎症三步骤
第一步,组织损伤(各种原因导致)
第二步,机体释放(炎症因子)
第三步,引发炎症反应
炎症因子是啥?
前列腺素
组胺
白三烯
......
作用一:舒张血管。所以你会鼻塞,咽喉肿痛。
作用二:痛觉感受器增敏。所以你会头痛、肌肉痛。
作用三:发热反应。所以你会发烧。
(注:具体生理作用随炎症因子种类而有所不同)
很多人把抗菌药物当成消炎药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第一步组织损伤,组织损伤一部分就是因为细菌感染。
本质上说,抗菌药物消消炎最多算兼职工作,只能解决特定炎症,把抗炎药的帽子扣在抗菌药物的头上,貌似有点冤。
解热镇痛消炎药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解热镇痛,同时也能发挥抗炎的效果。比如我们很熟悉的阿司匹林(不是阿莫西林哟)、布洛芬、塞来昔布、双氯酚酸钠等。这类药物作用机制是抑制环氧合酶的作用,进而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前列腺素就是前面提到的炎症因子之一。
糖皮质激素类
鼻炎患者最熟悉的药物了
可的松
地塞米松
泼尼松
氟轻松
这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磷脂酶A2活性,从而抑制花生四烯酸合成,进而抑制白三烯、前列腺素的合成(炎症因子+2)
组胺H1受体阻断药
这类药物大家也很熟悉
马来酸氯苯那敏(大名鼎鼎的扑尔敏)
苯海拉明(感冒药常有的成分)
氯雷他定
西替利嗪(常见的抗过敏药物)
作用机制:阻断组胺H1受体,从而使其无法发挥炎症作用。
(PS:有胃病的同仁们都服用过西米替丁或者雷尼替丁,他们也是组胺受体阻断药,不过作用的是H2受体)
那我们日常怎么区分消炎药与抗菌药物呢,有个简单粗暴的方法。
10字秘诀:西林、头孢、霉素、沙星、硝唑,基本上都是抗菌药物。
记不住怎么办?还有个更简单的办法:看说明书!
而当我们需要消炎的时候,关键是找到问题的源头做针对性的治疗,这才是最有效的!还要注意的是,消炎并不是从病因上解决问题,千万不要认为疾病已经彻底治愈,耽误了治疗,还需要找到病因,来消除炎症!不行的话,还是来亳州市中医院看看吧。
(编辑:唐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