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回顾|标准版|返回首页
 

一例“意想不到”的诊断:当胸闷气喘遇上走错路的冠状动脉

来自:心血管病科一病区 孙闪闪   发布时间:2025/9/19 9:42:32

今年9月,54岁的刘女士因“活动后胸闷、气喘1月”来我院心血管病科就诊。这是心脏发出的一种常见警报信号。心电图检查结果立刻引起了门诊医生的高度警惕:报告显示持续性ST-T改变,并出现了对称性的巨大倒置T波,尤其在V3、V4、V5这些中左胸导联上最为明显。经验丰富的心内科医生都知道,这种“冠状T波”样的改变,特别是当符合TV4 > TV5 > TV3这一特征时,是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经典心电图表现。这种疾病的特点是心肌的尖端部位异常增厚,影响心脏的舒张功能,导致活动后供血不足,从而引发胸闷气喘。

然而,接下来的心脏彩超检查却让人意想不到,结果显示,刘女士心脏各室壁厚度均在正常范围,并未发现任何明显的心肌肥厚迹象。这便产生了一个矛盾:心电图表象极具指向性,但彩超这个“金标准”却予以了否定。结合其他检查结果,也未见明显心功能不全指向。

为了排除冠心病心肌缺血导致心电图改变的可能,心血管病科一病区副主任医师王玉龙为患者安排了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更令人惊讶:冠状动脉本身没有明显狭窄,但造影清晰地显示,本应从左冠窦发出的左冠状动脉主干,其开口竟然位于右冠窦!最终诊断: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右冠窦。这种先天性解剖异常,可能就是导致刘女士心肌缺血、产生类似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改变的“罪魁祸首”。

要理解这个诊断,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心脏的供血系统和正常结构。

1.正常的冠状动脉解剖

我们的心脏像一个永不停歇的泵,它自身也需要血液供应来维持工作。负责给心脏供血的动脉就是冠状动脉,它们起源于主动脉根部的瓦氏窦(Sinuses of Valsalva)。左冠状动脉(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正常起源于左冠窦。它很快分为两支重要血管:前降支(LAD,供应心脏前壁)和回旋支(LCX,供应心脏侧后壁)。右冠状动脉(RCA):正常起源于右冠窦,主要供应心脏右室和下壁。简单说,就是“左冠从左出,右冠从右出”,各走各的路,互不干扰,保证血液输送畅通无阻。

2.什么是左冠开口于右冠窦?

这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属于冠状动脉异常起源的一种。顾名思义,就是本应开口在左冠窦的左冠状动脉,其“源头”错误地长在了右冠窦里。

3.它为何危险?潜在机制与风险

这种解剖结构的异常之所以危险,并不在于血管本身,而在于它走行的路径。从错误地点出发后,左冠状动脉要到达它本该供血的左心区域,必须“长途跋涉”,其走行路径通常有以下几种,其中一种尤为危险:走行于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Interarterial Course):这是最危险、最需要关注的一种走行方式。左冠状动脉需要从两大动脉(高压的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穿行到达左侧。很多患者可能终生无症状。但一旦出现症状,往往非常凶险。包括:运动或应激时发生的胸闷、胸痛(心绞痛)、晕厥、心悸、气喘,甚至可能引发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经过住院期间的中西医结合的调理,刘女士的病情暂不影响日常活动,家属暂不考虑积极手术治疗,我院医生叮嘱她定期观察,避免剧烈运动及情绪激动,必要时来医院积极诊治。

本例患者的诊断过程跌宕起伏,从典型的心电图表象到意想不到的先天性异常,揭示了临床医学的复杂性。它提醒我们,症状和初步检查可能是“迷雾”,真相往往需要医生拨开层层迷雾,借助更精确的检查才能水落石出。左冠状动脉起源于右冠窦是一种潜在的“定时炸弹”,尤其对于爱好运动的年轻人。提高对这类疾病的认识,对于预防心源性猝死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您或家人有活动后不明原因的胸闷、晕厥等症状,务必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的心脏检查。



友情链接

扫码关注微信

Copyright ? 2008-2020 www.ahbzsz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亳州市中医院  皖ICP备19016513号-1


地址:北一环与魏武大道交叉口向西100米   电话:0558-5522161 邮编:236800